第四百七十八章 曹昂出使(八千大章)
第四百七十八章 曹昂出使(八千大章) (第1/2页)袁绍的情况的确很糟糕,近百万张嘴等着他去喂呢,许攸等人次日便告辞离去了。
荀谌坐在马车上,开始往兖州去,并州和兖州并不相连,他只能先沿着太行山脉穿过上党、河内才能到兖州,一路上还得避开敌我不明的白波军。
荀谌想去看看曹操到底有多少本事,曹操也准备组织人去青州看看马强为什么如此强大。
袁绍烧城西奔的消息一传到兖州,曹操就开始正式准备组织使团去青州。
这个使团的规格很高,为首的是他的长子曹昂,副使是荀彧三兄荀衍,随行的还有鲍信、枣祗、任峻等数十官吏,另有护卫将军曹仁、夏侯惇等将士百余人,携带礼物二十余车,可谓诚意满满。
“衍兄,此次出使青州,最重要的事便是摸清楚马强的心思,明公已破袁术,只要假以时日,必能收服豫州,到那时再迎天子于东都,便可以和马强抗衡了,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荀彧对荀衍不断的叮嘱着,荀衍本来在冀州,马强和袁绍界桥大战后,荀彧就让人带信给荀谌,让他把一些族人送到兖州来,刚好那时袁绍重病,也没人管,何况曹操还送来了华佗。
荀衍点头道“文若放心,此事我自然明白。”
荀彧又说道“还有两事,极为紧要,一是据说华佗治好袁绍,靠的是一种青州秘药,此次你去青州,务必要采购一些回来。
军士上战场,多是感染金毒而死,如果真的有药能治金创,那么军士心中无惧,战力自然高涨。”
说着,荀彧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此事我之前也有所耳闻,只是以为多为吹嘘之词,看来我还是小瞧了马强啊。
想来那青州将士,悍勇无比,多是知道军中有此秘药,不怕受创所致。”
荀衍点头表示记下。
“第二件,便是泰山!徐州陶谦乘我兖州无备,和泰山太守应劭互相勾结,已经进驻兵马,如果泰山真的有失,我兖州上下寝食难安啊。”
兖州除了泰山,主要也都是平原,一旦没有泰山做为遮掩,无论是青州还是徐州都能一日千里的横扫兖州全境。
“此次出使青州,你们要大摇大摆,大张旗鼓的走济北,过泰山,让陶谦和应劭都看到明公和马强的关系紧密,我军刚刚经过大战,急需修整,只要拖到明年,我军就可以缓过气来了。”
古代的军士受伤也大都是金创,又没有后世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受伤基本都靠自己硬抗,就算能熬过来也会恢复缓慢,因此一场打仗后,往往需要修整两三个月才能彻底恢复战力,曹操现在底子薄,打完袁术后根本没法立刻和陶谦开战,历史上他在此时是得到了已经击败公孙瓒的袁绍的帮忙,补充了生力军,现在可没好兄弟帮他了,只能自己慢慢恢复。
“文若放心,我必会照办!”
“休若先生,还有一刻钟队伍就要出发了,明公让我来唤你回去。”一个军士跑来先是对荀彧施了一礼后对荀衍说道。
“我这就去,你先去回报吧。”
荀衍答应了一声,又和荀彧说了几句闲话才往回走。
荀氏兄弟之间关系很好,其实一般的大家族都会提倡兄弟友爱,就像一个国家最怕内部混乱一样,一个家族最怕的也是祸起萧墙。
历史上如果袁绍和袁术两个兄弟齐心协力,基本上曹操等人也可以回去洗洗睡了。
车辚辚,马萧萧,兖州的使团在曹昂的率领下很快到达了泰山。
泰山应劭虽然支持了陶谦的再起盟军,讨伐董卓的号召,但也没说就不遵从曹操的指挥了,因此按照礼节接待了曹昂等人。
而被陶谦下令来打前站的是陶谦部将都尉张闿。
张闿本来是徐州黄巾军的渠帅,在陶谦入徐后被陶谦带来的丹阳兵一顿暴打,知道打不赢就顺势投降了。
说到张闿,就不得不提一下曹嵩了。
曹操当日在陈留起兵,曹嵩担心曹操事败,毕竟在他心里,自己这个儿子除了天天给自己惹祸让自己擦屁股外也没啥成就,就带着曹德去了琅琊避祸。
因此,曹嵩其实一直住在徐州,一转眼都好几年了,所以即使去兖州,也不是什么路过徐州,人家一直都在呢。
曹操不打徐州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就在于此,老爹在人家手上呢,自己要是动手,万一陶谦这个人不讲究,祸及家人怎么办。
其实曹昂不知道的是,同行的夏侯惇身上还有曹操的一道密令,就是让他安排人手去琅琊接曹嵩到青州,再转道到兖州。
在人品问题上,曹操还是很相信马强的。
就是如果他知道青州现在只有贾诩这个毒士在,不知道还会不会这样放心了。
“张都尉,陶使君要再起盟军,为何已经过了这么久,却没见到进军洛阳啊?”荀衍笑着问道。
“这是使君考虑的问题,我一个武将怎么知道?”张闿脸上笑嘻嘻的说道,一副无赖的样子,心里却是一肚子的火气。
荀衍虽然已经很有涵养,但张闿是什么人,他从小到大都是在社会底层混得,察言观色是他几乎与生俱来的本能,张闿一眼就看出面前的荀衍等人虽然面上和气,实际上都有些瞧不起自己,甚至还有些鄙夷自己。
“可恶啊!”张闿紧咬压根,面上依旧是那幅人畜无害的样子。
“如果陶使君觉得自己年老无力,不能出兵,我看不如将聚集在这里的兵将交给我们曹将军统领,我家明公刚刚打败了袁术,不日就准备西攻关中,迎回天子!”
“真的吗?曹使君真的有这个想法?那太好了,那为什么不和陶使君一起呢?”傻傻的应劭完全没有听明白这是在试探自己,一脸兴奋的说道。
荀衍看了看应劭,见他表情真诚,这才相信应劭恐怕真的是单纯想迎回天子罢了。
“之前袁绍便起了盟军,难道陶使君的才能比袁绍还强?盟军虽看上去人多势众,实者各怀鬼胎,只有一军一令,方可功成,陶使君如真的想迎天子,当自率兵马顺黄河,出酸枣,攻函谷,如今却在此地蹉跎,反而派使者去长安见董卓,其心难测,其意难料,我家明公怎敢轻信呢?
还请张将军带话给陶使君,如当真想迎天子,当尽快出兵至河南,否则只会失了天下人望!”
荀衍的话半真半假,如果陶谦真的按照他说的带大军顺黄河到了河南,那么只要曹操掐其后路,徐州就唾手可得了。
至于这会不会背上帮助董卓的骂名....
让陶谦过兖州的军士烧杀一些百姓不就行了,能得徐州,还怕什么骂名?
荀氏这几人性格各有不同,荀衍的性格比荀彧比起来,要狠辣的多。
应劭听荀衍这样说,不由低下头沉思了起来,难道陶谦只是在利用自己?
而张闿的嘴角都快抽出节奏感了,应劭没听明白,他却明白了,这要是应劭变了心,自己还不得危险了。
不行,得快点去报信回去,一定要看紧了曹嵩等人,一旦曹嵩跑了,兖州说不定第二天就会杀过来。
过了泰山,也就要到青州了。
“几位叔父,看,前面就到青州了,这水泥道也就青州有!”
曹昂骑在马上,拿着望远镜还离着老远就指给荀衍等人看,脸上全是兴奋。
“我说子脩,你到底是因为快到青州兴奋呢,还是快可以看到某人而兴奋啊?”曹仁看向曹昂哈哈笑道。
荀衍等人都不明白其中故事,疑惑的互相看了看。
夏侯惇笑着解释道“马使君在府内有一义妹,名林芝,在孟德还是济南相的时候,二人时常在一起玩耍,也可以说是两小无猜了吧,之前孟德还想过要联姻,只是马使君疼惜这个义妹,说年纪太幼,过几年再说。”
荀衍眼睛一转,明白了为什么曹操要让曹昂当这个使团的团长,笑道“那此次却是个好机会,大公子可以和那林姑娘多叙叙旧,既然马使君疼惜她,想来只要她愿意,此事必能成!青兖两方也能称秦晋之好了。”
“几位叔父!你们...啊呀!”曹昂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哪里经得住这么多人的调笑,羞的面红耳赤,催马就跑,看的众人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韩浩,你追上去护住公子,可别出什么意外了!”
夏侯惇对自己的副将韩浩喊道,韩浩应了一声,带了数人追了上去。
韩浩本来是袁术手下将领,在曹操攻袁术之战中兵败投降,夏侯惇和他交谈一番后觉得他有勇有谋,便收为自己的副将。
一行人慢慢的走着,来到了青州境内的祝阿县,得报的刘鑫带队来迎。
做为红星营老人的刘鑫自然是认得当年常来平原做客的曹昂的,曹昂虽然叫不出刘鑫的名字,却也眼熟,知道这是马强身边的旧将了。
“哎呀,却是不巧了,明公此时并不在青州。”刘鑫得知这些人是来出使的,脑袋里全是问号,天下人谁不知道马强在冀州啊,这些人跑青州来做什么。
“年关将至,难道马使君不回青州吗?”曹昂疑惑的问道。
曹昂并不知道自己这个队伍还附带了一堆的特殊任务,曹操让他来青州的解释是说快过年了,马强必然会回青州过年,让曹昂直接去平原等,省的还要跟着马强从冀州一路回青州。
“这个末将就不知道了。”刘鑫想了想说道“还请曹公子随我先去平原吧。”
曹昂点头应诺,一行人缓缓向平原走去。
这一边走,除了曹昂之外的众人就开始窃窃私语起在青州看到的每一件新鲜事物了。
说起来,这些人还真的除了曹昂外,都没怎么来过平原,因此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这水泥果然是坚如磐石,据说在界桥,马强就是靠这东西一日起城,逼得袁绍只能任由其过河布阵。”曹仁是武将,看什么都能想到军事,第一个说起了水泥的用途。
“不仅仅如此啊,诸位看那边!”枣祗指着路边的农田说道“你们看,那田地边上有一条灰色的水渠,想来就是用这水泥建成的,此物看来用于水利也极为方便,马强有了此物,便可引水浇灌田地,怪不得其不缺粮草呢。”
此时已经是年末,农田上早已收割完毕,只等明年春暖花开,才会有农夫耕作。
“吱呀~吱呀~吱呀~”
这时,一阵吱呀声吸引了众人,众人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一个巨大的水车出现在不远处。
“这是何物?”枣祗的声音都高了八度,这水车最少有十多米高,简直就一庞然大物。
“这好像是翻车。”荀衍不愧是荀氏族人,见多识广。
翻车其实就是十常侍之一毕岚所造的最早的水车,不过那个是用来给刘宏洒水用的。
“不对,不一样,这也太大了。”荀衍又摇头否认了自己刚刚的想法,催马上前,在前面引路的刘鑫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急忙跟了上去。
“荀先生,怎么了?”
曹昂等人也跟了上去,只留下了韩浩看着车队。
“刘将军,这是?”
“哦,这个叫水车,你看,这水车能将边上的河水引入到这条人工水渠里,这样修建水渠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能灌溉的田地也就更多了,粮食的产量也就增加了。”
刘鑫毫不在乎的说道,在他的眼里,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
“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枣祗拍掌叫了起来,然后围着水车不停的打转。
“哎!你们是做什么的?”一声吆喝,众人这才注意到水车不远处有一木屋,一个少年走了出来,只见他叉着腰,鼓着嘴,手里拿着竹笛,狠狠的看着枣祗,要不是看到有穿着青州军服的刘鑫在,他都准备吹竹笛叫人了。
“这位小哥,你在这里是做什么?”荀衍对那个少年问道“你难道不怕我们吗?”
那少年看了一眼刘鑫,然后说道“我在这里看水车和磨坊,现在正是磨面的时候,万一有人要用,不得有人看着么。
至于怕你们...你们有什么好怕的,看到我这笛子了吗?我一吹响,这附近所有的村子都会来人!
再说了,这不是有军爷在嘛,你们要是做坏事,军爷自然会保护我,我有什么好怕的。”
荀衍看了一眼刘鑫,有些感叹的说道“刘将军治军严明啊,自从天下大乱以来,我已经很久没看到百姓不怕官兵的场景了。”
后人因为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后世的那只红色军队,天然觉得军队就应该爱百姓,护百姓,但实际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抗日战争,大部分时代的军队和土匪都没什么区别,甚至外军还不如当地的土匪,毕竟土匪也知道山下的百姓说不定就是自己山寨里哪位弟兄的三姑六婆的,而外军入境,那基本上杀了就杀了,抢了就抢了,心里毫无负担。
否者也不会有那句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话了。
就连曹操的军队也是一样,在攻打袁术时,军纪也没好到哪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