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都怪我这无处安放的帅气!
第179章 都怪我这无处安放的帅气! (第1/2页)何逸飞摸不到头脑地疑惑问道:“园长,这雕鸮到底是个啥情况啊?是身体情况出了什么问题吗?”
方野看着对自己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呜呜”叫着怎么看都像在乞食的雕鸮,眉头渐渐凝重,有些不太确定,犹豫开口道:“莫非是印痕行为?”
何逸飞大吃一惊,嘴张得老大,目光中流露难以置信之色:“印痕?不会吧?”
本来他还没往那个方面想,但是听完方野的话再看看雕鸮的模样,确实有点像!
印痕是动物行为中一种特殊的学习行为,某些生物在出生或者孵化不久后的一段时间,外界的某些讯息会对它们产生终生的影响。
像是有些刚孵化不久的幼鸟,或者是刚出生的哺乳动物,睁开眼睛后会学着认识并且跟随见到的第一个生物。
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灰雁的蛋分成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雁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雁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雁也跟到哪儿。
如果把两组小雁扣在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雁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雁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自从这些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雁记住了洛伦兹后,即使到了成年,它们依然跟着他,在他游泳的时候,这些雁会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印痕行为大多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有些特殊的本领也只能在这个时间学会,比如雏鸟最容易学会飞翔的时候就是刚出生后的几个月,过了这个时间可能以后一辈子也不会飞了。
科学家目前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推测可能是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而且印痕会对动物一辈子的行为产生影响,可能会把人类当成同类,对人类产生依赖,甚至到了性成熟的年龄会向人类求爱。
像大熊猫繁育基地里的工作人员,在照顾刚出生的小熊猫的时候都是穿着熊猫服,不是为了卖萌,而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所以在动物育幼的时候,如果小时候由饲养员精心照顾,虽然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建立起信任关系方便以后的日常管理,训练会更加配合,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让幼崽多和母亲还有同胞待在一起,如果能正常哺乳育幼尽量让母亲带崽,这样幼崽能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生存技能,长大后也会表现出来更多的自然行为。
印痕行为对各种动物影响程度不同,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鸟类!
因此救助鸟类,特别是雏鸟的时候要分外小心,一定要避免让它们看到人类的模样。
鸟类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给雏鸟喂食的时候,一般会在脑袋上面戴个鸟类的头套,浑身穿上一身黑的羽毛衣服,乔装打扮成一只大号的鸟。
或者干脆拿上一块木板挡住脸,在上面戳两个洞,雏鸟小时候会记得一块木板或者木桩子给自己喂吃的,但是长大后也找不到这种木桩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