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民怨沸腾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民怨沸腾 (第2/2页)abc电视台记者连夜开始行动,必须要在总裁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此刻所有人都盯着,可不能落后于其他同事。
最近几年受到日本企业波及的美国公司非常多,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黑云集团的功劳。但此刻也顾不上那么多,可以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日本人身上,谁让他们那么嚣张。
就是要让日本方面清楚,得罪美国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长期被日本压制的美国公司负责人,仿佛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样。添油加醋的同记者介绍,表示之前生意有多好,自从日本人过来后;因为价格低廉,客户已经很久没有下达订单。
日本商品在美国倾销,如果不加以制止;或者出台相关法律,那么美国制造业将不复存在。
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参众两院在各自议长主持下工作。众议院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任议长。两院都设有许多委员会,还设有由两院议员共同组成的联席委员会,国会工作大多在各委员会中进行。美国国会的主要和最明显的任务是立法,制定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法律,立法经常需要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作出决定,例如医疗保险改革、战争、贸易汇率等,法案经过一系列的审议程序后才能成为法律。
汤姆森-吴就是美国国会一名众议员,听名字就知道拥有华裔背景。不过此时的他,英语绝对要比华夏语好很多。自从曾祖父过来美国开始,已然接近百年。至于为什么能够成为众议员,不光是需要团结少数族裔;主要是吴家自从第二代开始,选择同白人联姻。
即使汤姆森-吴也不例外,他的妻子就是地地道道的日耳曼后裔。岳父本身很有背景,否则也不可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众议员。
此时还不到40岁的汤姆森-吴;绝对算得上青年才俊。
看过abc电视台报道后,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增加影响力的机会。如果利用好,说不定能够梦想成真。
成为总统,虽然名义上有机会;也清楚几乎不可能。但是担任州长,还是很有希望。前提是获得选民信任,或者说得到更多支持。
目前美国民众对日本人恨得不行,这次又可能会得罪整个华尔街;完全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因此当abc电视台记者采访到汤姆森-吴,询问他如何看待当前日本企业占领美国市场,并且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以及是否存在双标等问题时!这位众议员的回答,让电视台记者喜出望外。
汤姆森-吴表示,美国想要继续维持大国地位,核心领域必须要控制在自己手中。资本自由并没有错,但也要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日本企业出口时可以获得巨额补贴,那么美国增加的关税;对他们来讲就没有多大影响,至少不会体现在价格上面。
加上日本产品本身不是特别注重品质,当然这里边并不是说他们不好。日本汽车的确属于经济耐用型,但安全性方面就不是特别注意。
比如日本汽车能够使用塑料的地方,绝对不会使用钢铁。一旦发生车祸,车上乘员的安全,可是很难得到保证。节省油料固然重要,但与性命相比;民众更要懂得如何选择!
当记者问道,会不会在召开会议的时候;建议制裁一部分日本企业。
汤姆斯-吴表示他会,首先要考虑美国企业和民众生存、生活幸福问题;至于其他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这只是一个开始,类似于汤姆森-吴这样的国会议员还有很多。他们都表示应该制裁一部分日本企业,否则美利坚的未来极其危险。
至于之前为什么没有,主要还是遵循商业自由与公平原则。现在是日本人挑事情,美国必须要还击。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么将得不到民众信任。同时也证明高层无能,或者有其他黑幕。
可以说已然牵扯到白宫,这让里根都非常头疼。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美国人反应会如此激烈。包首富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一盘录音带而已;威力有那么大吗!
其实录音带只是一个导火索,美国人对日本积怨很深;毕竟大街上到处是日本商品,豪华房产基本上都属于日本人。
不能说仇富心里,但至少心中很不平衡;日本作为战败国,同时也是美国小弟;凭什么比美国人过得更幸福。
当然此刻人们本能忽略,自从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人的辛苦付出。
积怨已久的情绪突然被点燃,瞬间爆发很正常。一不做,二不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日美之间的关系,在填上一把火;就不信里根能坐得住。此时包首富心中已然有了新的计划,相信日本很多企业,不死也要被扒层皮。
现在可不是讲情面的时候,而是涉及到谁能够赢得未来。前世日本企业在这一阶段看似损失惨重,但更多是表像。很多转型生产高端原材料,以及基础配件;整体销售额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只不过从前台退居幕后而已。
名声不好听,但也成功将美国人目光移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重点关注日本企业。包子轩不想就这样便宜他们,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黑云的獠牙足够锋利,收割日本股市的同时,也要将技术和人才打包。
虽然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但并非一点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