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热闹的种子业界,以及姜老院士的最后考试
第五百七十二章 热闹的种子业界,以及姜老院士的最后考试 (第1/2页)在国内因为秦克和宁青筠的这场哥德巴赫猜想专题报告会而掀起狂潮之际,大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桑义江,正忙得脚不沾地。
大农种业是一家老牌的种业公司,曾排到全国前三,但因为多元化失败几乎陷入绝境,甚至都要收缩种子的核心业务了,幸而桑义江上任后敢于把握机遇,在去年时果断出手,以一亿二千万的授权费加上种子实际销量X价格X8%的分成费,得到了青柠科技的六项西红柿育种专利技术在国内的五年独家授权。
当时他完全是孤注一掷了,连售价方面也同意了青柠科技的“种子的售价不会超过当前市场上西红柿种子的平均售价”条款——这条款一签订,极可能会导致大农种业无法获得让人满意的毛利率。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青柠科技的五种新型西红柿培育专利技术及低成本快速大型制种专利技术确实了不起,加上青柠科技也派了专员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大农种业在短短三个月之内便以极低成本火线完成了第一批种子的制种工作,并推向市场。
一开始时市场反响还不温不火的,但随着秦克和宁青筠拿到了数学突破奖后,媒体到处炒作,大农种子也加大了宣传力度,这五种新型西红柿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变得越来越热销,尤其是适合阳台种植的品种以及适应能力特别强的山地品种、可以在温室大规模水养的水养品种,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订单爆满。
巨大的销量弥补了毛利率的不足,也让大农种业迅速转亏为盈,着实过了个肥年,年终时所有职工拖欠的工资不但全补上了,还发了笔奖金,使得大农种业上下人等士气大增,也使得桑义江坚定了无论如何都要多抢到青柠科技里其他新型种子专利技术的决心。
所以当青柠科技放出风声,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四大品类十七项专利技术已过了预审批时,大农种业第一时间就联系了青柠科技的CEO周树涛。
得知这些专利技术确实也是秦克和宁青筠带队研究出来的后,桑义江毫不犹豫就想将十七项专利技术全吃下,却力有不逮。现在公司里的资金流虽然较以往好了不少,大头仍压在生产五型热销的西红柿种子制作上,能抽出来采购新专利技术的资金实在有限。
桑义江经过反复对比沟通,最终选择了油菜和小麦相关的八种专利技术及对应的低成本快速制种技术,总授权费近三个亿,还要加上种子实际销量X价格X8%的分成费。
没法子,自从先前的西红柿专利技术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引起种业界的重视后,各大种业公司为了抢这些新专利简直就是不计成本地抬价竞争,使得这十七项专利技术的授权费水涨船高。
幸好青柠科技比较冷静,在秦克的指示下,青柠科技更看重合作者的技术、服务、以及诚信,而不是只看投标价格,用秦克的话来说——“这些专利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种子技术、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普惠公益性质的,不能纯以商业法则来评估”。
于是先前与青柠科技合作愉快、种子质量过硬的大农种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败了愿意付出五亿授权费的夏国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终以三亿左右的授权费,获得了油菜和小麦相关的八种专利技术独家授权。
这些细节当然不会公开,于是便引起了种业界的热议与疑惑,这可是整整两个亿啊,青柠科技为何会放弃了价高的夏国种业,选择价低的大农种业?
落选的夏国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友彬更是又愤怒又觉得不公平,加上对青柠科技要求干涉种子售价的“霸王条款”极为不满,他找到秘书,让秘书找宣传部门提出质疑函,质疑对手大农种业使用了不公正竞争方式,指摘青柠科技CEO周树涛与大农种业暗中往来,疑似收受财物云云……
然而就在这时,几个大型的媒体忽然放出了有关青柠科技的专题报道。
这些专题报道详细地介绍了青柠科技从成立起,扣除所有的成本、支出后,节余净利润的50%,均捐赠到助学基金当中,且余下的50%净利润,几乎也全都到成立实验室、研发经费等方面,形成正向循环,是名符其实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科研型企业。
而专利技术的转让标准,也是遵循着专利的权利人意愿,以质以诚为先,不追求商业价值,也避免了中标公司因为专利成本太高而无法完成种子售价条约,最终为了赚钱而影响到种子的质量、危害到农民朋友的利益。
这些报道一出,顿时引起了种业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尤其是传出这些专利的权利人是秦克和宁青筠,网上便处处点赞声与支持声,称赞秦克和宁青筠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
夏国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友彬闻讯却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这些大型媒体可不会轻易发表这样的重磅文章。
他想到青柠科技背后是秦克和宁青筠,而秦克和宁青筠也绝非普通的学生或者科研天才……
他越想越后怕,赶紧叫停了秘书的小动作,老老实实地承认这次竞争失败的结果。
辛友彬并没有猜错,这些大型媒体发表这样报道,确实与清木大学的联络乃至陈伯伯的指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自然是为了进一步推高秦克和宁青筠的声望,增加两人竞争菲尔兹奖的胜率而发起的宣传。只是尊重两人的意愿、没有直接报道“青柠助学基金会”,也没有点明秦克、宁青筠与“青柠助学基金会”、“青柠科技”的关系,而是把报道的焦点放到了青柠科技、放到专利的权利人上。
这些报道一经面世,确实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秦克和宁青筠的正面形容更加深入人心,种子业界对于青柠科技要求干涉种子售价的“霸王条款”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认为这家企业是有情怀的,是真的想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想助力解决粮食问题。
青柠科技因而名声大振,受到了广泛赞誉,连带大农种业的名声也正面起来,毕竟他们的种子质量是受到青柠科技肯定的。
作为大农种业总经理的桑义江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他一方面要想法设法地以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满足营运和制作新型油菜、小麦种子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也加大人员培训、技术人员招募,保证种子的质量,避免影响到后续与青棕科技的合作。
为此桑义江忙得昏头转向的,幸而一切都走上了正轨,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还免费提供了第一批成功制种的“特种御寒I型”冬小麦,有接近一吨左右,当然,条件是这批种子在完成包装后,必须全部用于捐赠给大草原里的贫困山村,优先捐赠给与青柠助学基金有合作的贫困山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