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君王的传承
第325章 君王的传承 (第1/2页)“儿臣认为郭戎的担心是有价值的,以我大唐疆域之广,海岸线之漫长,根本就无法处处设防,介于此,儿臣认为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及海军所配属的战兵,对于我大唐海岸线的稳定,对于未来我大唐,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所以儿臣认为,四个卫的战兵可以设置,一南一北两支水师同样应当建立,而且在此次战事结束之后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
“根据胶东出现的情况,之前确实忽略了对于海防的建设,以至于大唐范围之内最强大的水师竟然来自于藩镇,如果真的被李师道抓住了机会,后果不堪设想,依托这些所建立的学校更应当建立,而且应当尽早实施,”
“哪怕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哪怕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方略也应该早一点,毕竟时间不等人多一天培,培养出更好的航海和海军人才才能使得我大唐同样纵横于海洋之上。”
“当然,这只是儿臣暂时的想法,还没有和宰辅和重臣们商议,至于后续如何具体执行,具体实施,钱粮拨发,教习选择,生源范围还需要进行商议。”
李诵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不错,还有其他么,我总感觉郭戎这一次这封信有些不太自然,就好像是为了说明什么,或者证明什么。”
果不其然,李纯的脸上带上了一种纠结而复杂的神色,看着一脸好奇的父亲,又想想现在的状况,李纯轻轻叹了一口气之后开口道。
“父皇,郭戎已经下令将胶东斩杀的十万岛国人的头颅硝制,硝制完成之后将和将在文登县俘获的岛国大将一同送往长安献俘!”
“哦,十万颗人头?郭戎竟然想要把整整十万颗人头送到长安,自大唐开国以来这也是头一遭吧。”
说话的时候,李诵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笑容,这笑容看的李纯是一阵无语,您老人家怎么还能兴奋起来,献俘是献俘,但是把十万颗人头送到长安来,就真的有点过分了。
这整整十万人头如果真的来到了长安,来到了朱雀大街上,文官们不得直接翻天了,郭戎估计直接就会被文官集团骂成白起第二。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估计郭戎皮糙肉厚也不怕挨骂,但是……
“父皇,问题是郭戎想的不仅仅是献俘,郭戎希望在长安完成仪式之后,送往边镇并传视天下……”
“传视天下?”
听到这完全出乎意料的内容,李诵也是明显一怔,不过转瞬间他就明白了李纯为什么没有在最初将这一点告诉自己,毕竟这种不加掩饰的杀戮是有违儒家思想的,对于没有直面过血腥和残忍的李纯来说,实在有些过于难以接受了。
但是,对于郭戎能在这样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李诵是无比的欣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原的王朝对于异邦尤往往都是非常优厚的,只要是纳贡称臣,有些甚至名义上的臣服,都会获得中原王朝的丰厚的赏赐。
对于这一点,李诵还记得自己实际上的老师李泌曾经对自己的讲述的东西。
对于富庶的中原来说,番邦和异族所占据的土地要么烟瘴弥漫,要么土地贫瘠,征伐并且维持占领这些地方所需要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实在是太过庞大,庞大到根本就比不上占领这些地域获得的利益,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只要对方折腾的不厉害,中原王朝的帝王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久而久之,这些原本就贪得无厌的家伙们往往畏威而不怀德,往往反而复降,降而复返。
对此,李诵颇为无奈,但是这种东西就连李泌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李诵就更无能为力了,只不过这一次郭戎给了李诵一个新的思路。
纸面上的斩杀十万,灭敌十万,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把十万颗人头摆在眼前的时候,所能形成的正是那种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效果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亲自表达的。
郭戎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要要用岛国人的10万颗头颅告诉所有的人,明犯天威者虽远必诛。
李诵不知道郭戎的尝试到底效果如何,但是李诵觉得他很喜欢郭戎带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
看着如同便秘一般表情的李纯,李诵呵呵一笑。
“啧啧啧,郭戎这是好大的决心,好大的手笔!纯儿对此你怎么看?”
“父皇,说实话,关于这一点,我非常的犹豫和徘回,整整十万颗人头摆在眼前,定然会带来巨大的震撼效果,绝对会震慑相当一部分野心家。”
“但是,整整十万颗人头,又要传视天下,我担心郭戎身上屠夫的骂名!”
“父皇,几天之前文登之战的战报传来,长缨军在文登城前,用岛国人的首级垒成了一座巨大的京观,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是这样的一座京观,已经在在守旧派的文官中引起了非议,如果将这十万岛国人的首级送到长安,再传视天下,郭戎恐怕会声名狼藉,在史书之上,或许会留下一个不亚于武安君的人屠之名!”
“人屠?哈哈哈哈哈!”
重复了人屠两个字之后,原本虚弱无比的太上皇李诵突然放声大笑,这笑声显得无比爽朗,李纯甚至从这笑声中听出了无比的豪情壮志和豪气。
城府极深,算无遗策的父亲突然反常的表现让李纯一脸茫然,李纯有一种感觉,自己的父亲似乎不像是一位掌控了大唐的帝王,而像是一个单纯的童子。
一个茫然,一个大笑,直到笑的快岔气了,李诵才停止了自己的笑声。
“纯儿可知道为父为何放声大笑?
“这请父皇赎罪,孩儿驽钝,未能领会深意。”
“你啊,你若真的是驽钝,朕怎么舍得把大唐交到你的手中!”
“作为父亲,朕交给你最后一点,作为帝王对于臣子最重要的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观察其行为是否符合其所处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