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目标:汴州
第387章 目标:汴州 (第1/2页)元和四年,八月末九月初开始,吐蕃兵马大举东进,围攻陇南重镇秦州,陇西重镇原州,兵峰直指秦州背后的大震关以及原州背后的萧关,这两座陇山防线上最重要的要塞。
八月二十八,在投靠吐蕃的前剑南西(东)川节度使刘辟的引领之下,由吐蕃、剑南、南诏组成的反唐联军突袭大散关。
李纯的次子,澧王李恽,及以下禁军右卫六千将士全军覆没,大散关陷落,陇南、陇西、关中、长安震动。
九月初一,以旧勋贵、部分山东豪门为核心的力量在长安发动叛乱,被皇帝李纯及留守禁军镇压,所有投降派,妥协派被一并清理。
从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三,留守长安的所有禁军以及临时征募的壮丁的组成的巡兵,将整个长安城翻来覆去彻底搜查了三遍。
至少三个坊面积大小的区域被夷为平地,十几个世代豪门的家族被连根拔起,超过三万人被斩首,短暂的慌乱之后,整个长安城彻底恢复平靖。
九月初二,陈仓道北端,由刘辟、尼玛巴扎率领的反唐联军在遭遇张取义、裴植亲率的羽林军主力,双方大战,反唐联军惨败,随军出战的太上皇李诵薨。
九月初三,卢龙、成德联军包围沧州,彻底封锁官军北上的陆路途径。
九月初六,辽东叛军,新罗、百济、高句丽联军开始围攻河北军李愬部固守卑沙城。
九月初十,六万回鹘骑兵,在老将折云谷的带领下穿越大漠,突袭了吐蕃人手中最重要的战马基地,居延海。
九月十一,在汴州城以东朱庄、代村一线,卢龙军老将谭忠率领的卢龙军和郭戎率领的长缨军主力激战,卢龙军惨败,老将谭忠被斩于阵前。
九月十三,大战过后正在等待后方补给和支援的郭戎,终于等来了长安方向的信件和军报。
然而,看到了李纯手书的内容之后,看着李纯那清晰的笔迹,想起自己和那位老人的点点滴滴,郭戎的眼眶开始微微湿润,泪水在不经意间滴落在了纸张之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郭戎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不会有人再一心一般的守护自己,迁就自己照顾自己……
看完了所有的军报和皇帝的书信之后,郭戎皇帝手书的信件收起,将其他的东西交给了自己的参谋长罗中文。
吩咐罗中文带领整个参谋团和军官团,将安信息汇款总、整合、梳理,完成梳理之后在侦察营和工兵营的协助之下完成最新地图的制作和沙盘的制作。
而过郭戎自己,带着自己的卫兵在营内熘达,他需要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好好梳理一下,同时也需要缓冲一下太上皇离世对自己的影响。
临近傍晚,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朱庄附近的长缨军大营中响起了隆隆的鼓声,聚将鼓响起,营地中所有校官以上的军官迅速向着中军大帐集结。
听到太上皇离世的消息,长缨军内所有的军校的反应和郭戎如出一辙,整个军帐都险些被掀翻。
紧接着,罗中文开始按照所梳理出的信息对长缨军离开长安之后,关中、长安、陇南、陇西、剑南的情况进行介绍。
“刘辟的反叛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危机,不仅使得我大唐天府之国不战而落入敌人之手,更使得对方获得了突袭关中最为可能的一个方向……”
“……大散关虽然失守……六千右卫将士……”
“……获得了消息之后,羽林军的侦察兵第一时间出击,太上皇定下……”
“……这一仗,太上皇和张取义将军将指挥权交给了裴植……“
“……对方的数量确实众多,但是长途行军之下难免疲惫,……”
“……裴植这一仗打的非常聪明,充分利用陈仓道北端的地形,……”
“……喇叭形……兵力很难展开,再利用所携带的大量八牛弩,……,总之这一战裴植……”
“此战在裴植的直接指挥之下,羽林军,斩首3万,俘敌1万有余,并且焚毁了反唐联军所携带的大量军械,辎重,迫使对方重新退回了陈仓道。”
“战果虽然封侯,但是此战羽林军的损失也颇为严重,其中六个步兵营损失超过三千人,……按照出战的比例来计算,损失超过四成,可谓元气大伤。”
罗中文说的不紧不慢,然而蒙乾却有些着急了,没等罗中文说完,直接开始询问。
“那么现在,裴植呢?”
“蒙中郎不要着急,在开战之前太上皇和裴植、张取义将军已经做了妥善的计划,击退了敌军之后,张取义将军和裴植分兵。”
“张取义将军带领此战的伤员、战死士卒的遗骸,部分后勤兵,以及太上皇的灵柩,从水路,在渭水水师的护送之下返回陈仓,和张光朝将军率领的四卫禁军共同守卫陈仓。”
“裴植率领剩余能战之兵坚守后路,掩护张取义所部登船之后,领剩余了近六千人马继续向西进发,进驻大震关,接管大震关的防务。”
听着罗中文的叙述,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不止一个人眉头皱起,盯着地图喃喃自语。
“大震关?陈仓?大散关……,罗参谋长,大将军,这个部署……我怎么觉得怪怪的,好像不太符合常理……”
郭戎点了点头,肯定了李炎的话,同时从罗中文的手中接过了军议的掌控。
“没错,就是这个布置,这是太上皇从一开始就设定的布局。”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太上皇他老人家不懂军事,但他懂得人心,他更知道现在大唐的底子还不够厚!”
“集中一个方向,或许可以争取完胜,但是如果想要东、西,两个方向同时重拳出击,只能让局面彻底陷入被动。”
“只不过,我们出征的时候,吐蕃人到底采取什么样的阴谋诡计我们尚未可知,在威胁未知的情况下,太上皇自然不敢让我带走太多的精锐。”
“为了确保长安和关中的安全,太上皇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了关中,力图以不变应万变,事实证明,我们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