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零二章 辽东备战

第两百零二章 辽东备战

第两百零二章 辽东备战 (第1/2页)

“殿下、要真是招募五万海巡司水兵,那市舶税的支出不得每年一百多万两银子啊?怕是连本都赚不回来吧……”
  
  朱由检的信写完,旁边的王承恩和曹化淳看了咂舌,而朱由检也笑着解释道:
  
  “海巡司是未来海军的预备兵员,另外海巡司不单单为了市舶司而运转,也为了盐课司。”
  
  “如果海巡司运转得力,那么盐政的盐检司就可以裁撤了。”
  
  “另外以皇店的贸易量,补上市舶司的这个窟窿并不难。”
  
  说罢、朱由检对王承恩道:“再调二十万两白银给市舶司。”
  
  这句话说完,朱由检合上了沉廷扬的文册,转而看向了黄龙的文册。
  
  相比较市舶司,朱由检更好奇琉球府的开垦,以及百姓迁移的情况。
  
  他将文册打开,随后便看到了黄龙对自己洋洋洒洒数百字的问好和想念。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朱由检继续向下看去,而下面的内容让朱由检有些惊诧。
  
  在黄龙笔下,大琉球的迁移工作出奇的顺利,甚至可以说完全不需要官府来主导。
  
  二十七万养济院懒汉被迁移的时候,广东、福建两省都有普通的百姓假装懒汉,一同迁移。
  
  等黄龙和下面的水兵察觉过来的时候,大琉球的迁移汉人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
  
  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尤其是福建的百姓,可以说在南居益和黄龙的默许下,每天都有上千、乃至数千人迁移。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进行迁移,还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情,那就是活不下去了。
  
  福建虽然不小,但地形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国初时全省耕地数量不过一千三百多万亩,而人口就高达四百多万。
  
  如河南等地,虽然人口翻了三倍,但实际上可开垦的耕地面积是很多的,而浙江虽然也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但由于工商、手工业发达,完全可以让许多百姓活下来。
  
  但这这些模式和地理条件都不是福建所具备的,因此以福建的耕地来说,可开垦的数量并不多,而人口却涨的比耕地还快。
  
  或许眼下福建已经达到了活不下去的一人一亩水平,所以在晚明的背景下,福建从事海商的人是最多的。
  
  如果不去做,那么根本就活不下去,哪怕大明的粮价再稳定,可他们没有太多赚钱的门路,只能造反。
  
  这也是为什么福建在明代造反如此之盛的原因,也更是当琉球府打出给粮、给农具的口号后,会吸引这么多百姓迁移的原因。
  
  历史上郑芝龙和熊文灿,在粮价五百文一石的情况下,只是喊出了给银三两,耕牛一头,就在十几年间吸引了十几万百姓。
  
  而眼下黄龙做的更绝,不仅给三年粮食、给农具、还帮忙修建房屋。
  
  至于耕牛因为数量问题不能发给,但也可以在农忙时候借给移民。
  
  加上去岁福建各地都有小规模的旱情,因此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主动迁移了。
  
  从去岁七月开始,到今年的三月初,琉球府已经接纳迁移百姓六十三万四千余人,第一批开垦的耕地数量达到了九十二万三千余亩。
  
  这还是因为耕牛不足四千,挽马不足五千的原因。
  
  在黄龙的文册中,琉球府的北港、大员、花莲、南港、夷州、东宁、澎湖等七县,人口分别是:
  
  北港二十万余人,东宁十五万余人,南港十二万余人,夷州八万余人,大员三万人,澎湖三万人,花莲两万人。
  
  这么多百姓的迁移,对开发琉球府固然是一个好事,但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眼下市舶司的税银之所以一直没有北上的迹象,便是被黄龙发给了海巡司和市舶司作为俸禄,剩下的银子都被他拿去买粮去了。
  
  如果不是御马监南场调了一百多万石粮支援琉球府,恐怕琉球府已经闹饥荒了。
  
  所以黄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耕牛、挽马、粮食。
  
  对此、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随后抬头对曹化淳和王承恩道:
  
  “眼下府库的钱粮还有多少?御马监的耕牛和挽马、军马总数又是几何?”
  
  “回殿下……”曹化淳先回答道:
  
  “算上刚才调给辽东和市舶司的,眼下府库中还有米麦四百万石,银两一百九十六余万。”
  
  “不过各军军饷已经全部发放,因此不用担心银子不够用,唯一的问题便是辽东之战的开拔银。”
  
  曹化淳说完,王承恩也接上道:
  
  “御马监眼下军马总数十四万三千余匹,驽马十五万四千匹,挽马二十万零六百匹,耕牛四十九万四千三百余头。”
  
  不知不觉、御马监的牲畜规模也越来越大了,三年前朱由检接管御马监的时候,御马监的军马算上母马和种马,也不过一万两三千匹,耕牛不过三万余头,而挽马只有七千余匹,驽马只有一万四千匹。
  
  三年的时间,通过贸易,以及裁撤吞并五边、卫所,还有无节制的喂养下,军马数量扩大了十四倍,耕牛突破十几倍,挽马二十多倍,驽马十倍。
  
  不过、这样的规模下,所代表的的是数千万亩分发的军屯田,而这些田地租借给百姓的时候,也答应过可以在农忙时租借耕牛。
  
  近五十万头牛,是裁撤了一百多个卫所得到的,而它们也要对这些田地负责。
  
  所以实际上算起来,御马监可以调用的耕牛并不算多。
  
  “可以调多少耕牛和挽马?”朱由检对王承恩询问,而王承恩也汗颜道:
  
  “若是全力调配,顶多调耕牛六千余头,挽马三千余匹。”
  
  王承恩说出来的数量确实不算多,而朱由检闻言也没有说让王承恩花银子去买耕牛的话,只是说道:
  
  “调二百万石粮、以及所有可调的耕牛、挽马给黄龙。”
  
  “秋收之后,御马监南场的四百万石粮也全部调往琉球府。”
  
  “三年后,我要看到琉球府开垦数百万亩耕地,养活上百万人。”
  
  朱由检下达了军令,并在之后对王承恩道:
  
  “押运一百五十万两前往辽东,再请皇兄调内帑六十万两。”
  
  “天津船厂的一千料、三百料运粮船速度也必须要跟上,眼下应该只有六百艘对吧?在开战前必须达到两千艘。”
  
  “战后船只调往琉球府,交付海巡司。”
  
  水路是节省民夫和人力的办法,并且建虏也根本无法对付有火炮的运粮船,因此这是最安全的一条运粮路线。
  
  只要保证了水路,那么大军就可以收复抚顺、开原、铁岭等地。
  
  没了这几个粮食产地,努尔哈赤就算迁走了人口也没用,迟早得饿死在山中。
  
  现在朱由检面对的唯一问题,就是东部战线。
  
  这个问题,需要等待孙传庭他们抵达京城才行。
  
  想到这、朱由检对陆文昭询问道:“孙传庭他们行军到何处了?”
  
  “回殿下、已经抵达开封,大概五月末便能抵达京城。”陆文昭作揖回应,而朱由检算了算时间。
  
  五月末抵达京城,那么走海路前往辽东的话,最少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将十几万大军运往辽东。
  
  也就是说、七月中旬大军就能抵达辽东,而秋收是七月下旬开始……
  
  “时间上还来得及。”朱由检微微颔首,而陆文昭询问道:
  
  “不提前定下各部行军的路线吗?老奴那边似乎有了变化,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恐怕会有些纰漏。”
  
  “大军渡海,我五月中旬便会前往辽东,让孙传庭他们轻骑前往广宁议事。”朱由检冷静的说出自己的布置。
  
  努尔哈赤的兵马变动很快,一旦辽东变,他会跟着变。
  
  因此干脆就等孙传庭他们抵达后再制定计划和行军路线,避免被努尔哈赤察觉。
  
  “自今日起,辽东所有商贾禁止出城,除百姓出城劳作外,只有兵马可以调动出城!”
  
  朱由检沉声下令,便直接杜绝了行商四处行走,窥探明军调动的机会。
  
  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检也继续投入了枯燥乏味的沙盘推演中。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同月、朝鲜的使臣也在四月二十日抵达了紫禁城。
  
  使臣呈文于内阁,力图“辩诬”,而内阁也倾向于册封,但碍于“天朝事体”,要先行调查。
  
  五月初一、礼部派出的查官陈继盛将收集到的朝鲜臣民一千二百余人的意见呈报内阁,所有朝鲜臣民都认为李珲暴虐,并且有亏上朝再造之恩。
  
  这些证词、证实了李倧政权所言不虚,因此礼部遂于天启三年五月十二上疏皇帝,认为根据一些证据和杨镐所调查的结果来看,李珲悖逆、李倧恭顺属实。
  
  从“联鲜制奴”的大局出发,可以权且不顾“纲常名义”,同意朝鲜请求。
  
  朱由校接到了奏疏后,询问了一下朱由检的想法,而朱由检则是以当初李倧等人答应的,明军移驻镜城都护府为由,建议批准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并且在辽东收复之战后,在镜城都护府驻扎三营兵马。
  
  朱由检的意见很重要,朱由校在听后,便下旨批准李倧为朝鲜的新任国王。
  
  五月十五日,携带明朝准封敕谕的朝鲜全使团总算完成使命,乘船返回朝鲜。
  
  一时间、李倧正式坐稳了朝鲜王位,只等辽东收复之战结束后,等待大明派使臣观礼就能正式称王。
  
  有了大明的撑腰,李倧对大北派的官员就开始了大清洗,首先是将反对明军入驻镜城都护府的官员全部论罪处死。
  
  其次用抄家得到了的银钱,以“回报皇明上朝”的口号,向辽东镇江府运送黄金百两,米麦一万四千石,耕牛三百头。
  
  这举动倒是让朱由校和朱由检十分满意,于是提前在五月二十日派出使臣,前往朝鲜直接册封观礼。
  
  同一天、朱由检也统帅骁骑、天策、龙骧、羽林等四骑卫向广宁进军,准备着手辽东会战。
  
  大军出山海关,每人乘骑驽马,背后牵着四匹军马,配置豪华。
  
  当驽马累了,全军便下马喂食豆料,休整半个时辰后继续赶赴广宁。
  
  如此、十天之后大军便抵达了广宁城外,而在城外,熊廷弼已经为四骑卫准备好了临时的军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逆剑狂神 近战狂兵 御鬼者传奇 风流杀神 英雄无敌之恶魔降临 近身兵王 神级插班生 都市绝品狂尊 娱乐帝国系统 大明流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