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 (第1/2页)“遥想当年襄樊会战时,若不是关大将军指挥有方,我军难以取得胜利。
那一战的获胜,令逆魏数年不敢窥视我朝荆州,关将军真大丈夫也!”
一位头戴纶巾的士子,摇头晃脑地借着酒兴说出了以上的话。
当这位士子的话音落下后,坐在他对面的另一名士子,随即接着附和道:
“杨兄你有所不知。
关大将军不仅战功斐然,他之忠义更是名扬天下,就是那已死的逆贼曹操也敬佩不已。”
说完这番话后,这名士子便举出了当年关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的典故。
酒肆之内是鱼龙混杂之所,能来这里喝酒作乐的当然不止是世家子弟。
商人,乃至于有些闲钱的贩夫走卒,平时都会来酒肆内放松一下。
对于他们来说,关羽的名讳可能以前听到过,但定然是记不太清的。
毕竟当世消息闭塞,加上他们大多要为生活忙碌奔波,以往实在没机会,也没心思去太多关注所谓的天下大事。
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两名士子说的话,无疑是新奇且颇为震撼的。
莫说当世的人了,就算是消息灵通的后世人,在初次详细听闻到关羽为大汉立下的功勋,及对刘备的忠义后,又有谁会不心生向往呢?
渐渐地,许多商人与贩夫走卒不再将两位士子说的话当做一时的趣闻。
他们将听到的关羽事迹牢牢记在心中,想着回到家中后用来好好教育家中儿女。
既然要将关羽当做自家儿女学习的榜样,那么不知不觉间,酒肆内的众人心中也会升起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而在众人心中的这种情绪越来越浓厚的时候,方才那位姓杨的士子,又借着酒兴大声称赞关羽道:
“关大将军忠勇,从陛下啑血起义,夙定君臣之分,期复汉室,百折兴王。
阚如虎啸风从龙,夹之以飞,雄猛震于一世,号称万人敌。
曾报效于操,后致书而去!
矫轿义烈,上通于天,汉于是乎不亡!”
相比于方才的言论,眼下姓杨的士子说的话更加推崇关羽,直接引起了酒肆内众人的一片喝彩。
而当姓杨的士子话音落下后,坐在他对面的那名士子也不甘示弱:
“维帝忠义昭天下,功业垂史册,凌烟有祭,万人仰视,今虽逝世,然威灵显赫,千载一日!”
这名姓杜的士子,虽一句未提到关羽的名讳,可酒肆内在座的众人都知道,他言语中夸赞的是谁。
当姓杜的士子夸赞完关羽后,酒肆内众人的情绪更加热烈起来。
只是在酒肆之中,却是有一人脸上的神色,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
许慈脸上流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自在酒肆中听到两名居心叵测的士子对关羽的溢美之词后,许慈手中的酒就没停下来过。
可不管再怎么喝,许慈发现自己都无法忽略两位士子的言论。
许慈不是与关羽有仇,受不了有人夸赞关羽,许慈是联想到近来在长安城内的言论,知道两位士子的“大逆之心”!
深受大汉祖制熏陶的许慈,在继续喝完一杯酒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中的义愤情绪。
许慈直接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掷于地上,然后起身朝着杨、杜两位士子的坐席走去。
当下由于杨、杜二位士子的言论,他们的周围早已经聚集起来一批人。
激愤的许慈年老体衰,他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到杨、杜两位士子的身前。
但本来想凭借自己身份给杨、杜两位一巴掌的许慈,在看到他们高大的身形后,许慈的心中登时改变了想法。
“啪”!
一声清脆的掌声响彻在杨、杜二位士子身前的桌案上。
看着桌案上那张布满皱纹的手,杨、杜二位士子不禁将目光朝着许慈望去。
初看之下,杨、杜二位士子并未认出许慈的身份。
认不出,说明许慈算不上位高权重的人物。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杨、杜二位士子的眼中,出现了玩味的神情。
这老者,知道他们是在为谁办事不?
他以为自己是陛下,或者丞相吗?
许慈尽管年老,可杨、杜二位士子眼中玩味的神情逃不过他的眼睛。
杨、杜二位士子的表现,更让许慈心中的怒火旺盛起来。
“看你们二人装扮,也算我大汉士子。
身为大汉士子,岂不知太祖之白马之誓乎?
你们二人为关大将军称王一事造势,这等行为与谋逆何异!”
许慈激愤地吐出了一大堆话,而且一开口就是一顶谋逆的大帽子扣在了杨、杜二位士子的身上。
若是常人可能会被许慈的这顶大帽子给扣的头晕目眩,但杨、杜二人却不会。
先不说他们的家世如何,就说凭他们自身的才学,足以驳斥许慈的这番言论。
年纪稍长一些的杨姓士子,看着眼前这位唾沫横飞的老者,要不是大汉有尊老的国策,性情暴躁的他早就起身一拳抡过去了。
可尽管未对许慈进行物理攻击,但杨姓士子却不想惯着许慈。
“方才我与好友言语,在场众人皆一字一句听见了。
在场众人皆可为我作证,我有一字提及“封王”一事乎?
陛下光复长安以来,就鼓励在野士人多加颂扬忠于大汉之人,以向天下人彰显正道。
方才我与好友所为,又有哪一点违背陛下之初衷?
难不成伱是以为,关大将军不是忠义之士,不值得我赞扬吗?
还是你认为陛下的诏令是错的!”
杨姓士子口舌若刀,将许慈辩驳的哑口无言。
不仅如此,许慈还反被杨姓士子扣上了一个大帽子。
这让许慈又气愤,又着急,他的整张脸都变得通红了。
只是许慈却又没办法为自己辩解一句。
在野士子为关羽造势,然后在朝的一些臣子试探性地提出追封关羽为王之事,这是近来长安城内渐渐传播开的一场政治风波。
身为朝廷中人,许慈自然是知道两者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可他知道,不代表其他人知道。
从表面上看,杨、杜二位士子就是纯粹夸赞关羽而已,这有什么错?
言语上吃了亏的许慈,眼睛都快要冒火了。
可看着周围人看向自己的异样目光,许慈最后还是选择落荒而逃。
只是在离开酒肆后,许慈心中的愤怒并未减少,反而又增加了不少。
觉得自己为大义发声的许慈,立刻就动起了一个心思——既然他无法阻止,那就去找能阻止这件事的人。
打定这个主意后,许慈快速地回到官署中换上官服,然后就朝着宫城的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