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这不是造反,这是革命!(求订阅,求月票)
第111章 这不是造反,这是革命!(求订阅,求月票) (第1/2页)江宁。
两骑大清朝最快的快递,比六百里加急还急,号称“八百里飞折”的“马上飞递”,飞也似的奔进了江宁满城。这两骑飞递也不知道“飞”了多久,已经是满身臭汗,脸上的汗水泥灰混在一起,刮下来都能搓个球了。
往日里,这样的飞递压根就进不了总督衙门的大门。可是今天,却是一进满城就被早就候在那里的一个多隆的心腹戈什哈领着,直接“飞”进了总督衙门,到了衙门内的三堂门外。
“飞折,皇上的飞折到了!”
多隆的那个戈什哈骑在马背上就大喝了一声。然后就听见三堂当中传出了多大总督的声音:“快,快拿来!”
一个多隆的师爷拎着袍子一路小跑着就出来,从那个臭烘烘的“飞递”手里接过一个包袱,然后又丢给那“飞递”一小块银子:“制军老爷赏的。”
接着,这师爷就拿着包袱飞奔进了堂内。
这个时候三堂里面正在开小会,杰书、多隆、额楚、玛祜、梁化凤、施琅、王忠孝、曹玺都在呢,正一块儿研究怎么逮朱三太子.就是那个王永康了!怎么禁《天下为公论》?
前者好办,玛祜说他的标兵就伏在拙政园外头,随时可以下手!
但后者不大好办,因为《天下为公论》已经发散出去很多了。要怎么严禁?不可能挨家挨户去搜啊!
而且由两江总督衙门发出告示让两江三省各地士绅百姓不要私藏翻看《天下为公论》也不合适啊!
本来大家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本特别反的反书,你这一发告示,岂不是人尽皆知了?
另外,这本反书它是有靠山的!
那是吴三桂的反书!吴三桂在东南一带也有许多带兵的党羽,他们可不怕文字狱因为他们不仅有反书,还有“反刀”、“反枪”、“反炮”,文字狱的那一套对他们是无效的。
到时候两江三省的读书人都知道有“特别反”的反书,那帮手里有“反刀”、“反枪”、“反炮”的军头再大量印刷发行这本《天下为公论》.那两江总督衙门的告示不是变成“反书强推”了?
可是不禁这本《天下为公论》又不行,这可不是“明史案”的《明史辑略》.那套史书一百余卷,正常人根本不会去看,只有吃饱饭没事儿干的读书人才会去看。查禁《明史辑略》其实就是为朝廷立威,恐吓汉人读书人。
而这本《天下为公论》一共就四篇,“原君”、“原臣”、“原法”、“原田”,加一块也没多少字,其中的“原田”篇还是半白话的,识字就能看懂。
而且其中的内容就是煽动造反!
还是赤果果地煽动,是摆明了真反!
这要是传播开来,搞不好就得星火燎原!
所以几个人商量了几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能等康熙的“飞递”了,今儿总算是等着了。
“多制军,皇上什么意思?”
“皇上是不是让咱严禁《天下为公论》?”
“多制军,快说说吧.”
多隆刚一拿出康熙的廷寄,三堂内的几个人就开始问了,他们也着急啊!
如果真要严禁,那可就不是抄家的问题了,而是抄那些和吴三桂关系匪浅的绿营军头的军营.
“皇上没让咱们严禁,他让咱们”多隆打开康熙的廷寄看了看,然后说了半句话就愣住了。
康亲王杰书看见多隆定住了,赶紧就追问道:“皇上让咱们干什么?”
多隆这才反应过来,抬头望着康亲王杰书:“皇上让咱们帮助朱三太子多印一点《天下为公论》中的《原田》篇,然后散发到两江三省各地!”
“什么?”
“皇上这是.”
“《原田》篇?就是分田分地那一篇?”
“高!高!实在太高了皇上圣明!”
喊皇上圣明的当然是王世凯了!
因为他已经知道康熙皇帝想干什么了?
而他这一喊,就把其他人疑惑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当然了,大家不是怀疑皇上的圣明与否,而是想知道这个小孩子皇帝到底圣明在哪里?
王忠孝大声道:“皇上的意思是咱们要让两江三省的田主士绅都认清朱三太子的真面目这个朱三太子并不是和明思宗崇祯皇帝一伙儿的,他是和李自成一伙的!
他要干的就是李自成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儿!他把天下的田土分给耕田的农夫.他要抢士绅田主的土地!他是.一个闯王!”
“对啊!”江苏巡抚玛祜一拍大腿道,“皇上真是圣明.当年那帮汉人士绅不就是因为怕李自成抢他们的钱,才帮着咱大清剿灭闯贼的吗?”他顿了一下又问,“多制军,皇上还说了什么?”
多隆沉着声道:“皇上让我们马上逮捕伪朱三太子王永康!”
江苏巡抚玛祜马上应道:“多制军,我马上让人去抓!”
多隆道:“记着,动静不要太大,而且要抓活的!”
“嗻!”
多隆下完命令,又回头对王忠孝和施琅说:“世凯,尊侯,皇上让你们俩去收拾那个王永康.如果他真是朱三太子,那本朝还是要优待崇祯皇帝的子嗣的!
如果他只是一个假货.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吗?”
怎么办?
施琅一下就愣住了。
那个王永康是不是真的朱三太子不好说,但他是吴三桂的女婿应该没错。这要是死在自己手里,那以后是不是就只能和吴三桂刚到底了?不能当“五臣”了?
“知道!”王忠孝这个时候已经有肯定的答复,他扭头看着施琅道,“施军门,皇上有旨意在我这里!”
“啊”施琅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不让当“五臣”了!那也没办法了。于是就向王忠孝抱了抱拳:“王侍卫,事不宜迟,那咱尽快走一趟苏州吧!”
王忠孝点点头,“施军门,咱们明天就走,行吗?”
“行!”
随着一声声“嗨哟、嗨哟,加把力”的劳动号子声,长长的撑杆插入水中,抵在了河底的淤泥当中,推着一条装得满满当当的漕船,逶迤向东而行,在枫桥到阊门之间的繁忙无比的水道上激起一条浅浅的白浪,一面三角形的“粮”字旗号,就在姑苏的夏风之中猎猎飘动。
这条漕船的船头上,并肩站着一男一女,男的身穿月白长衫,手持一把折扇,轻轻摇动,好不自在,正是那个最喜欢耍帅的延平王府咨议参军、天地会江南分舵分舵主陈永华。
而那女的,则是这段时间一直和陈永华出双入对的桃花仙子常明月。不过她已经褪去了道装扮成了商人妇,立在陈永华身边,看着仿佛是那家大商家的少奶奶。
而在这条船来船往,热闹得仿佛水上大马路一般的水道两边,则是号称“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十里长街。
这条十里长街并不在姑苏城内,而是在姑苏城外一条连着姑苏城的阊门和大运河之间的水道两侧。水道在长街的中间,水道边上全是装货卸货的码头,码头外则是繁华无比的街市,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水道之上,更是飞架着不知多少座石拱桥,桥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陈永华虽然不是头一回打姑苏城外的这片繁华地过了,但这会儿立在船头还是有点感慨,慨叹道:“真没想到在当今天下,还有这等富庶繁华之土.”
旁边的常明月叹息道:“也只剩姑苏一处了!奴家听家里的老人说,昔日扬州繁华,犹在姑苏之上,可惜十日之屠以后,不复往昔繁华,至今未复元气。金陵城中,秦淮水畔,也曾是歌舞升平繁华地,但如今也已风流不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