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隆兴和议·叔侄之国
第四百二十六章:隆兴和议·叔侄之国 (第1/2页)大唐·玄宗时期
“这大宋皇帝啊……”
李隆基挽了挽袖口。
“又急躁又优柔寡断。”
张巡摇摇头道:
“陛下,宋代政治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有党争的传统。”
“朝中大臣意见不同有争议这是正常的事,若以事论事,把争议限制在问题本身,在国家利益上能以大局为重,那么两派尚有妥协合作之机会。”
“主战派多是拳拳爱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满腔热情。”
“将主和派单纯认为成是投降派也不妥,像秦桧这样的卖国贼毕竟不多。”
李隆基虚心求教道: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张巡抿了抿嘴唇,看着李隆基坦然求知的态度,开口道:
“在于政治立场上的争论,往往变成意气之争,变成对人而不对事,党同伐异。”
“主战派攻击主和派是卖国求荣,这不完全是事实。”
“同样,主和派攻击主战派是贪功邀誉,更是枉顾情理。”
“双方争议不休,即便皇帝有恢复之志,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
【六月,宋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
【七月,命他担任右相。与此同时,主战的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相继出朝。】
【八月,宋孝宗恢复张浚都督江淮军马职务。】
【十一月,金军统帅仆散忠义致南宋函件,议和条件为: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被占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
【宋高宗出面为主和派撑腰,宋孝宗继续遣使议和。】
【十二月,左相陈康伯因病辞去相位,向宋孝宗推荐张浚自代。宋高宗指令让汤思退升为左相,地位在右相张浚之上,以为牵制。】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咂了咂嘴。
“你可真是个臭狗屎啊……”
“怎么哪都有你啊!”
……
南梁。
萧衍看着天幕,一动不动。
“党争……”
朝堂意见相左并非坏事。
关键是主人家能不能兼听则明。
如是,方能有最优决策,并且日后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能进退自如。
偏偏,主心骨有两个。
……
【公元1164年正月,宋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励下,派胡昉出使金营,表明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否则将中止和议。和议陷入僵局。】
【宋孝宗命张浚视师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一决雌雄。】
【张浚招徕山东淮北的忠义之士万余人,补充建康、镇江的正规军,增修两淮城堡工事,添置江淮战舰,随时奉命待发。】
【汤思退及其同党百般攻击张浚,诬蔑他“名曰备守,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
【四月,宋孝宗召张浚还朝,罢去相位。】
【八月二十八日,张浚死在离京途中,遗嘱说:“我曾任宰相,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死后不配葬在祖宗墓侧,葬在衡山下足矣。”】
【死前还在询问,朝廷是否放弃了四州。】
……
{张浚未能恢复中原,不葬先人墓左。}
{宗泽临死前大喊三声“过河”!}
{岳飞含泪班师,蒙冤而死。}
{吴璘痛弃三路十三州……}
{北宋缺强将,南宋缺强相,宋与金的对峙中一直处于弱势,其实根本还是皇帝无能,可惜了当时的爱国将领,可怜当时的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