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石宝蒸豆腐
第99章 石宝蒸豆腐 (第1/2页)石宝蒸豆腐,这是一道热菜,咸鲜味型,色泽红亮,咸鲜微辣,炬嫩爽口。是忠县的传统名菜,原为忠县石宝寨寺庙的斋菜,后来流传至民间,故名石宝蒸豆腐。
具体做法是将豆腐切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块,在油锅中炸成鸭黄色。然后将炸好后的豆腐放入锅中,加鸡汤、盐、姜、葱、辣椒、花椒、红糖烧至自然收汁。待汁干后捞出,放在盆中,加米粉拌匀,以煮熟的豌豆垫底,装入蒸碗成一封书形,用旺火蒸熟透就取出,翻扣入圆盘即成。
操作要领是定碗时豆腐要轻放,不可紧压,蒸时不能上水。
石宝蒸豆腐的味道相当美味,做法更是讲究。可这道菜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据说,石宝蒸豆腐出自邓大柱之手。从明朝末年起,石宝寨每年要举办两次很热闹的庙会。一次是四月初八,庆贺佛祖的生日;一次是六月十九,庆祝观音菩萨的生日。每逢这两次庙会。邻近的普乐寺、聚云寺、双桂堂等各大寺庙的长老、方丈和那些信佛的人,都来石宝寨赶庙会。有一年,觉新老和尚当了石宝寨的当家长老。他是一个爱面子,喜欢别人在脸上贴金的人。他见各地庙会的斋席,都没什么新花样,于是想出点新,好显显自己。但佛门世世代代都是青菜萝卜当家,荤腥腥都尝不到一点,要出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觉新和尚想了好长时间,终于在庙会前半个月,想出了个好办法。
一天早饭后,觉新把庙里三十五个和尚和挑水的邓大柱找到一起,发给每人三升黄豆,叫他们自己找水源,自己磨豆腐,做一样豆腐菜,每人一顿,依次做起,要不同样子、不同味道。完后大家品评,最好的作为斋宴上的名菜,另奖给三升黄豆,没选上的倒赔三升黄豆钱。这下可把那些和尚难住了。他们都是哪里黑哪里歇,走四方、吃现成的角色,眼下要亲手做道菜,还要一泼锣鼓打到底,真是“有点辣手”。
十二天时间快完了,三十五个和尚做的豆腐菜,不是油炸豆腐、水煮豆腐,就是豆腐丸子、豆腐块块之类,没有一个出了新。最后轮到了邓大柱。
提起邓大柱,石宝寨场上的人都晓得他是个穷人,早年也开着小豆花店,做出的豆腐总是老木僵僵的,像嚼老棉絮一样。不久垮杆关门,锅儿吊起了,老母亲的眼睛也伛瞎了,没法,才到石宝寨上给和尚挑水打杂,靠下力换碗米来孝敬瞎子妈。谁知觉新和尚来这么一着,不觉暗暗叫起苦来。为啥呢?因为做的豆腐菜如选不上,要赔三升黄豆钱,等于白于三个月的活,母子二人只好饿肚皮了。
几天来,邓大柱吃不好,睡不着,把脑壳都想疼了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一天晚上,他躺在铺上,想起老人常说“肥土长出大萝卜,好水打出好豆腐”的说法。原先开豆腐店时,井水河水都用过,但做出的豆腐也差不多。这次一定要另找水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