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禅观与净土 > 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1/2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我们看丙一的“庄严想”。
  
  我们净土宗最大的特色,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我们的修学是一种“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一般圣道的修学是一种因地的修学,但是我们净土宗是直接从果地上去修学。
  
  什么叫因地修学呢?简单地说就是一步一脚印,你修到什么程度,你就受用什么功德。所以,我们从凡夫开始起修的时候,我们的修学叫作增上生。就是说,我们透过今生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来生比今生进步一点点,包括福德,包括善根,是一种增上的情况。因地的修学,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成就法身菩萨。所以,在因地的修学当中,我们每一次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是要承受老病死的折磨,所以这是很辛苦的菩萨道。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祖师,当他们回顾过去的时候,都是非常悲伤的。比方说慧思禅师,他成就法华三昧的时候,在三昧当中看到他过去生的苦行,他也是掉下了眼泪。我们看南传的阿罗汉,一个近代的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圣道的时候,在三昧当中看到过去在三界里面的流转,也流下了一个阿罗汉的眼泪。所以,因地的修学,我们必须要承受生死业力的折磨,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净土宗的最大特别,就是我们可以避开因地的老病死的折磨,而直接去受用弥陀的果地庄严。也就是先享受果地的庄严,然后再从果地当中慢慢慢慢地去做我们因地的修学。所以,净土宗简单地说是因果同时,在因地的时候也同时受用弥陀的果地的功德。
  
  那么这样讲,我们净土宗这个功德都是现成的,那到底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叫作感应道交。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反正我们必须跟弥陀的本愿功德要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才能够成功地转他成自,把弥陀的功德转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所以,净土宗,我们看我们祖师的传承,一路走来基本上都是只论感应、不论数目。我不管你一天念几声佛号,重点是你是不是创造一种感应道交的功德,这是关键。如果你不能感应道交,你念了五万声、十万声,那这个佛号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而已。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就是在推动佛号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很关键了。
  
  讲到感应道交,我们可以把它区分成两种差别:一个是比较浅,一个是比较深。
  
  什么叫作浅的感应道交呢?又叫作平时的感应道交。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在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遇到了障碍,比方说身体的障碍,比方说家人的障碍,这个坎我们过不去了,已经超越我们能力的范围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够修皈依了: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一念的皈依心,透过一种专注、相续,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当然,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他在我们身口意开始转动的时候,灭恶生善、趋吉避凶。所以,我们平时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离苦得乐。
  
  这一部分,我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而达到这种效果也不难,因为它要求不高,它效果也不多。他也就是在我们生命当中某一个坎过不去,帮我们迈过去而已。所以在我们生命当中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你平常是什么样的人你还怎么样。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不是净土宗主要的功德,它只是一个兼带的,因为它对你的人生改变不大,它只是改造我们某一个痛苦,让它消失而已。
  
  所以,净土宗最关键也最困难的,在于临终的感应道交,因为它牵涉到整个生命的重大变化。也就是说,它必须要做两件事情:结束我们生死轮回的生命,创造一个净土的新的生命。那么这个地方就非常复杂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开始动到第八识。诸位!从唯识的角度说,第八识你要不惹它,那人生叫作风平浪静。你平常的时候就是用第六意识,你用第六意识来修学,所以第八识平常不活动的。但是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开始出现了。这个摄持无量劫的烦恼跟业力的这么大的仓库,只有在两种时间出现:一个叫作临终,第二个叫投胎。
  
  第八识出现的时候,它就不跟你客气了,它要做两件事情:向内释放颠倒妄想,向外释放生死业力。你看有些人他平常好好的,到临终时候却起颠倒了。这不能怪他,因为你平常没有第八识,而第八识会把我们无量劫来最执着的东西在临终的时候释放出来。“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方面的颠倒妄想,在临终的时候,第八识会从深海当中释放一种颠倒妄想出来。第二个,它会把我们即将得果报的这种成熟的业力,释放出一种中阴身,来牵动我们。所以,临命终的人那叫一个内忧外患。
  
  所以,你平常没有做好准备(很多人他平常念佛的时候可以念得风风雨雨、所求如愿),等临命终的时候,这个坎就迈不过去了,因为这是不同的情况。诸位!平时的念佛跟临终的念佛是两码事,因为它的所缘境不同。
  
  平时是处理你生命的一小部分的痛苦,临终是创造生命的根本性的改变,当然是不一样嘛!很多净土宗的人,以为平时念佛就跟临终完全一样,一路走来就修皈依,到临终的时候过不去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不管我们临命终会发生什么事情,总而言之,你自己要有化解障碍的能力。
  
  按照佛法的理论,所有东西都是虚妄的,只要你方法正确,只要你操作得当,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那么这个地方就牵涉到,为什么平时可以把佛号念好,临终不可以把它念好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在经典上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当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经过你的一句佛号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当这个佛号透过音声听到你的内心深处的时候,它的确是一个万德洪名,它的确可以做无量的事情。就是,佛陀本身是圆满的,但是你要怎么启动他就是关键了。就是说,所念的佛的确不可思议,但是你的能念的心是不是准备好了?所以,同样一句佛号,跑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是怎么想的就很关键了。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土宗很多人的失败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离苦得乐,你本来就没有远大的志向,你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想到佛号。离苦得乐的念想跟临命终是不同的境界,临命终不是离苦得乐的问题,临命终是一种生命的改变。
  
  离苦得乐,那你不需要接受教育,宗喀巴大师说,“追求安乐此心同”。宗喀巴大师讲到对治瞋心的时候说:你不要生气啊,他不是有意要伤害你,他只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快乐;因为你侵犯到他的快乐,所以他只好产生反制的作用,他所有的——他讲话的态度、他的行为,不是冲着你来,他只是想要离苦得乐;如果你的角度跟他一样,你也会采取相同的动作。所以我们没有比别人高明多少。
  
  透过离苦得乐,我们产生同理心,化解彼此的对立。所以,宗大师说“追求安乐此心同”,也就是离苦得乐不需要教育,你一出生就会了。所以净土宗很多人,在没有深入研究教理的时候,会说,欸,干嘛研究教理呢?我把佛号也操作得挺好了!但临命终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了,因为临命终的时候要求的不是离苦得乐的念想,它要求的是一种往生净土的念想,它标准不一样。因为你的生命即将结束,你新的生命即将开始,这个时候哪是离苦得乐的问题呢?
  
  所以诸位!平时的念佛跟临终的念佛是两码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平时把佛号念得很好,到临终的时候却过不去了。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的心的念想错误了!临终不是离苦得乐的念想,那是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念想。这种念想,在你日常生活的生命经验当中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启示,不可能,你只有接受教育。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人去过净土。你去过净土吗?你没有。他也没有去过净土。你没有去过净土,你怎么产生净土的念想?你只能打妄想。
  
  所以,净土的念想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我们谦卑地、恭敬地向佛陀学习,叫作借相修心。我们只能够借佛经里面的文字相,然后随文入观,透过我们的观照把文字相转成我们内心的影像,只有这个方法。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入我们心中的实相般若,只能这样子。所以,你一辈子都不学习经典,那你的念头就是活在离苦得乐的念想,到了生死关你就迈不过去了,就这么回事。就是你念佛,你只是想要解决痛苦的问题,你不是想解决生命的问题。
  
  所以诸位!我们净土宗的人,当然也不排斥平时的离苦得乐,这点也的确很重要,我们让生命的障碍少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要有一个伟大的志向,解决我们生死轮回的问题。你今生不解决,你来生还得解决;你来生不解决,你总有一天吃到苦头,你知道怕的时候你还得解决。而你越晚解决对你越不利,拖得越久你越难解决。这个道理就是这样,因为到末法时代,障碍只有越来越多。所以,一个有觉悟的人就是,那今生就拼了,“拼个今生,永作闲汉”!反正这个东西迟早得解决,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平时的离苦得乐的概念往上提升。诸位!你要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当你的心态改变的时候,你这一天所念的佛号那就全部改变了,每一句佛号都具足往生的力量。
  
  所以,我们平时的念佛,那是做准备的。做什么准备呢?就是把心态提升。你临终的心态,你现在就要提升做准备了。你临命终遇到境缘的时候,你怎么样能够安住真如,调伏娑婆世界的爱取,然后念想净土,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能等到临命终再学习,临命终已经来不及了,临命终不是学习的时候。临命终只能够复习,就是你本身已经懂道理了,经过善知识的开导,把你的功夫给恢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趁身体健康,身心相对稳定的时候,赶快成就一种往生的念想,做好临终的准备,这个就很重要。
  
  那么什么叫作做好往生的念想呢?我们提出了三点说明。第一个,庄严想;第二个,功德想;第三个,成就想。三种念想要必须在临命终的时候成就,那平时就要透过学习。
  
  “庄严想”在这地方有三段,这个庄严指的是依报的环境。首先我们对极乐世界所依止的环境要有所认识。当然,所有环境的基础就是大地,极乐世界的大地是怎么回事。大地庄严分两段:一个总标,二别释。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这段是个总标。在观察极乐世界依报的世间相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就是“胜过三界道”。它不管是因地,不管是果地,都是超越三界的。
  
  从果地上来说,它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因为极乐世界依报的环境,本质是无障碍的。娑婆世界的五尘是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极乐世界往往在五尘当中是互含互摄的,它光明当中有庄严,庄严当中有香气,它是互含互摄的。这第一个,“究竟如虚空”。
  
  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功德“广大无边际”。
  
  娑婆世界的福报都是有限量的,它有一定的齐限,所以娑婆世界的生命是片段片段的。它只是在片段当中不常又不断,它只是相续而已。娑婆世界的快乐,这种片段的快乐,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这种有齐限的快乐伤害太大。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过快乐,他从小到大也就习惯了。但是,你给他快乐,结果在他最执着的时候把它夺走,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就造成很多的悲剧,生离死别。
  
  阿弥陀佛深深地知道这个问题。就是说,娑婆世界,你要么就不给他快乐,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尝过快乐,他也就过了。但是,你曾经给他这么一个美好甜蜜的人世间的快乐,然后短暂地把他剥夺了,这个伤害太大了。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广大无边际”,你可以一直受用,到你成佛之前为止,到等觉菩萨为止。
  
  这个是两大特色:本质是“究竟如虚空”,它的数量是“广大无边际”。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有这么好的一个质量呢?因为它的因地是“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它不是凡夫有所得的私心。
  
  你造善的时候可不是发了菩提心跟空正见!一般地,我们一个人造善,你是怎么想的?你造善可不是要回向无上菩提,你是为了要来生的快乐,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你为什么持戒修福?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跑去扫厕所,你是为了菩提心吗?未必。是因为你今生受到了逆境的刺激,你希望来生能够满你心中的愿望。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菩提心、空正见的出世的善根所变现出来的。
  
  这个地方说什么事情呢?当我们要向下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娑婆世界的庄严,我们也应该相信,娑婆世界有一些快乐庄严,但是娑婆世界的庄严是有漏的业力所感,它问题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弥陀的本愿所变现。它们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因地完全不同。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先有所认识。就是,同样的庄严,你今天在娑婆世界,你在地上看到一个黄金,你可能会想偷偷地把它带回家,会牵动你的欲望;你在极乐世界看到黄金,你不会想把它带回家,因为它本身有一种圣道的力量,“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个地方可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学习净土之前先把结构搞清楚,一个是业感缘起;一个是所谓的法界缘起,那是一个弥陀本愿变现的法界,真如法界缘起。
  
  戊二、别释分二:己一、水观;己二、地观
  
  我们再往下看。
  
  有一个基本概念以后,我们就有资格可以看看,什么叫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我们看戊二的“别释”。别释里面的大地庄严,在《观经》分成两块,一个是水观,一个是地观。水观是前方便,地观是正修。
  
  己一、水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逆剑狂神 近战狂兵 御鬼者传奇 风流杀神 英雄无敌之恶魔降临 近身兵王 神级插班生 都市绝品狂尊 娱乐帝国系统 大明流匪